您好,今天是: 现在时间:
 
首页  工作广角  关工委工作

                                                                                        [打印该页]    [关闭窗口]

工作简报(2011年第4期)  

             作者:    发布日期: 2011-12-28      浏览次数: 422

 

第四期(总第35期)
                                                 黄山学院关工委办公室编                201112月30日
 
 
 
 
 
                            本期目录
 
 
                                            ○  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报告
 
                                            ○ 实训结硕果 金秋读华章
 
                                            ○ 校教学督导组赴合肥、铜陵兄弟院校交流考察报告
 
 
 
 
 
 
 
 
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报告
教学督导组 金家恒
 
        2011年6月9日教学督导组的部分同志对校内天都园林公司实训基地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实训部下辖的金工车间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得到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关负责同志的热情支持:实地参观了园林公司建设的《苗圃学》播种实验区、《园林树木学》教学实习区以及学生兴趣小组设置的菊花培育大棚等多处实训区;考察了金工实训基地的学生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操作车床、焊接部件等实训过程,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1、学校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工科的建设,快速发展,令人欣喜。
        2、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诸多举措不断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正在稳步履践。
        3、校内部分实训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天都园林实训基地占地40亩,拥有700m2的智能温室1座和近5000 m2设施大棚,其硬件条件基本上可满足当下生环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的实训需要。而金工车间实训基地拥有近800 m2的车间,内有车床10台、四工位操作台8个、钻床4台,电焊机6台、电锯1台、线切割车床1台以及专门的电焊操作间,初步解决了机械专业部分课程的实训需求。
        4、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已显成效。据统计,天都园林实训基地,自2010年8月1日挂牌以来,运行仅十个月,已接待实习实训任务28项,其中学生毕业论文实习6项、教师科研课题2项、教学实习17项,大学生科研项目3项。实训学生人数为3165人。而金工实训基地运行以来,一年中为1223名学生进行了实训,两个基地在实践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5、实训基地注重规范管理。以金工实训基地而言,首先表现在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不但将安全教育贯彻于实训过程的始终,而且能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在日常管理上,切实做到了出勤有签到,实训有大纲、有教案,实践有成绩。据了解,天都园林实训基地也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管理,目前已报呈教务处,待批准后,即行实施。
总的看来,我校的实践教学,在内涵建设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实训基地的工作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称颂。我们衷心希望实训基地能再接再厉,发展壮大。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多为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分就两个基地,条陈如下:
        一、金工实训基地需解决的问题
        1、实训的工种不齐全。目前基地只能开展4个工种,即钳工、车工、电焊工、钣金工的技能实训,而尚缺磨、刨、铣等基础工种的训练。产生的原因在于设备不足,因此从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高度去看,学校在后续的发展计划中,能否加以考虑。
        2、现有的设备,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所置的10台车床其性能、档次较低,也无粗、精加工工艺等级要求之区别,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二是现有一台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却又因无人会操控而闲置不能利用,急需派员外出学习操作技术,方能投入教学。
        3、实训安排的时间欠合理。目前教务处给金工实训安排的时间主要在周六、周日及周三下午,学生实训的时间十分零散,造成学生加工一个工件,往往断断续续在好几周才能完成,其间多有耽搁,形成识记空档,从而直接影响了实训的效果。建议教务部门能与基地加强协调,相对集中安排实训时间,使之趋向合理。
        4、聘用的技术工人师傅数量不足。由于人手不够,一方面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学生动手打了折扣,另一方面因执导学生数量过多,存有安全隐患。按规定,一位师傅至多管理2台车床的学生操作,而如今一位师傅却要管理5台车床,指导学生时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全面照应。
        为进一步搞好工作,我们建议:
        1、车间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第一”等醒目字样。
        2、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的实训档案,如产品图纸、工艺图纸、工艺流程、操作情况直至成品等。建议设置学生成品的陈列柜或陈列室。
        3、从长远发展考虑,基地应逐步面向市场,能购加工、生产规范、合格的产品。借助市场这一推手,促进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二、天都园林实训基地需解决的问题
         天都园林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与金工车间全然不同。金工车间的运行,完全纳入由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实训部统一具体管理,有着完备的实验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教案,经费皆有学校提供。而天都园林实训基地则不同,其运作方式主要由天都公司提供实训平台,供生环学院使用,从实质上看,公司未能介入学生的实训过程,这对周期较长的实训(实验)项目的运作显然不利,例如以学生兴趣小组的“菊花扦插培育”项目来说,暑期之中,学生皆不在校,遇到了干旱等自然条件,由谁来管理菊苗?类似的问题,也许还很多,这其中既有经费问题,又有与开展实训的院(系)协调的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形成合力还应当进一步加以整合与规范。
 
 
 
实训结硕果 金秋读华章
教学督导组 金家恒
 
        实训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一直深受关工委老同志的关注。
10月14日校教学督导组(理科组)一行4人,在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大白教授的带领下,对化学系制药专业在黄山盛基药业公司的实训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考察。
        考察小组在化学系孙金余主任的引导下,参观了实训基地整洁、实施齐全的宿舍、食堂等生活区,观看了学生在车间顶岗操作的实况,感到十分欣慰,对化学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创建、开拓新型的实训模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近几年,化学系主动出击,面向社会,构建了卓有成效、校企对接的实训模式,为制药、应用化学等专业建设了多个稳固的实训基地,制定了规范、严谨、有效的实训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了实训学生生活有保障,操作技术有人教,科学评价有标准,顶岗工作有实效。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共赢的崭新局面。
        考察组受到盛基药业方总经理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中,双方交流了进一步推动实训工作深入发展的构想:一是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与实训中涉及的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实际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是与黄山学院化学系青年教师紧密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实验设备、智力资源,申报省厅或国家课题,研制新产品。提升药业的研发水平。针对这些构想,老同志们还就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研发具有地方医药特色的新产品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诸如弘扬新安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开发具有“固本培元”作用的保健品等,建议引起了药业领导的极大兴趣。汪大白教授还代表黄山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向盛基药业的领导表示了感谢,称赞他们具有先进的企业理念,感谢他们为我院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希望双方能深入合作,今后对黄山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金秋时节,在考察中能够阅读到化学系倾力“撰写”的这部实训的华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深深感受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校教学督导组赴合肥、铜陵兄弟院校交流考察报告
教学督导组 许国城
 
        为进一步搞好我校教学质量督导工作,迎接2012年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校教学督导组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教务处领导的支持、带领下于2011年11月24日至11月25日前往合肥学院、铜陵学院、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地进行了学习、交流、考察。
        一、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程副院长、教务处邵处长、杜副处长、督导组王昆仑老师及退休受聘的李老师等分别给我们介绍了该校2002年来的发展情况、评建情况、教学督导情况。我们同时还参观了校园及部分教学场所。
        (一)督导工作机制及构建
        1、督导室:07年开始督导室与评建办合署办公。督导室日常工作5人,以在职人员为主体、受聘退休人员为辅。认为督导工作实质上就是学校的评建工作。力求工作在改革中规范,在规范中改革。督导组组长王昆仑老师即学院评建办常务副主任(各系有督导员)。
        2、现决定成立学院督导工作委员会(即将下文)
规定:督导工作委员会与教学委员会组成人员不能重合。督导工作委员会组成包括校督导室、各系督导小组相关人员。
督导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即理工组、文教组、实验组。校督导室除现五人外,准备再聘三人,受聘人员每月发给津贴。系督导组共56人,各系3人一组。
        3、学生教学信息员,由院督导室发聘书,上届71人,本届87人。
        (二)开展的教学督导工作
        1、07-09年评建阶段
        在07年4月份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议题主要是落实评建工作。主要是开展教学工作检查:
        ①课堂教学效果检查(听课),另包括学生评课。4个学期前前后后把学院教师的课都听了一遍。系里有一个听课班子。
        ②课程建设的检查有N+2模式专项检查。其中2为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学生的期末考试。N的设计与不同学科的定位相符合,如:检查作业、课堂答疑等教学过程及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情况等等。
        ③毕业论文的检查,共达1100多人
内容涉及:论文选题(难易度、准确度、专业目标等)和论文质量、论文答辩、学生体现的能力等。这项工作督导分五个小组实施。
        2、日常工作
        ①督导室:质量管理是全院各个部门的工作,督导室职责是监控。制定管理指标、适当听课、巡考、重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②系里督导不仅仅听课,更主要是专业对口的青年教师传、帮、带。
        ③督导工作的信息反馈。
        ④实践教学管理指标要求及调研。
        二、铜陵学院
        铜陵学院副院长、教务处高处长、刘副处长、评建办谭处长、督导组组长(退休)翁老师等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该院基本情况和教学督导工作。
        (一)督导工作机制及构建
        退休受聘专职人员与系里兼职人员相结合,挂靠评建办。分成三个组听课:工科类、经济类、人文类。
        (二)开展的教学督导工作
        1、兼职人员:听课1节/每人、周,每学期15节。课后督导员与教师相互交流。一节课记一个课时工作量(按职称计)。另外对毕业论文进行一定的检查。兼职人员由评建办发聘书。
        2、专职(退休)组长参加教学例会及一些相关会议,适当听课;走访各系,完成学生对教师的质评统计(分类统计);把情况反馈给学校领导、教务。考核确定下学期的听课重点,提出不足处的改进措施,对好的方面指导继续完善,学期初督导组开会督促系主任。专职人员每月发津贴。
        3、院领导每学期听课4-6节。
        4、学生管理部门召开一些毕业生座谈会征求教学反馈。召开一些新生家长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要求。
        三、几点体会
        1、从全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而言,合肥学院思想上、体制上、措施上、目标上初步形成督教、督学、督管全方位。组织落实,监控环节(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N+2模式的追踪检查、毕业论文的检查)到位,重视反馈,措施得力。
        2、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合肥学院作了对青年教师帮、扶、带,学生评教,加强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又在学生学方面进行了诸如课堂笔记检查、教师评学、论文检查指导等工作。这些在保证教学质量上是相辅相成的。
        3、铜陵学院还在迎接2012年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中,一些新措施可能暂且尚未出台,但在以往的督导工作中,注意质量评估统计,比较每个学期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还是不错的。再者领导听点课,征求毕业生反馈教学质量意见及新生家长对学校教学要求等都值得借鉴的。
        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这里本当不在我们这次的行程计划之内。听说有我们的学生在此校实习,且该校的董事长又是我校82级化学系的校友,因此前往考察、参观。
        这是一所民营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03年决定课改开始,历经8年探索,现在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突破性提升,同时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破解了民营学校名师难留的问题,稳定了学校教师队伍。
这里被仰慕者称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小岗村”,是全国“课改”的典型。校友盛国友董事长是教育的某道者,是这所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他破茧成蝶,通过课改闯出了一条育人育师的内涵发展之路,这里也是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母校老师来了,盛董事长很高兴,亲自带我们参加了约200多亩的校园,塑胶跑道的操场、游泳池,别具一格设计的教室,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营造出浓郁课改、学习氛围的走廊、过道……校园环境优美,颇具特色。我们为校友的成功感到骄傲。
        我们“看了”二节课,是我校实习生的化学课。
        首先拿了一份“自主发展型五环大课堂化学学道”,即类似我们所讲的一份“教案”。可这份“教案”的实施者主体是学生。“教案”的设计者是九年级化学组教师。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堂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
        一、学习目标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下面则是: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根据教师设计的模块、策略、方案一一展开。两人一对,五人一组,十人一个共同体。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课堂活跃,“乱”而有序。课堂属于学生,课堂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传道,而是陪伴者、发现者、促进者,称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指导者
        像全国各地兄弟学校,媒体记者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学习者、探访者一样,觉得在这里要寻找的太多,时间有限,我们便带了8版报导该校课改内容的一叠《中国教师报》连夜驱车回黄山了。
版权所有:黄山学院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