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总第33期)
黄山学院关工委办公室编 2011年6月30日
本期目录
○ 岁月有痕 我心依旧
——黄山学院教学督导组经验点滴
○ 校关工委教学督导开展工作研讨
○ 简讯三则
岁月有痕 我心依旧
教学督导组 许国城
事业兴旺,以人文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大学。高校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师资队伍的竞争。黄山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数已达15000人之多。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教师队伍也迅速扩展,每年引进的青年教师少则50人,多则80人,教师队伍中新教师的比例空前增大。大批新进教师年纪轻,有朝气,富有激情,思想活跃,学有专长。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初为人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基本的教学能力有待锻炼提高。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成为教学中坚力量,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当务之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学校2005年秋选聘了一批退休的老专家、老教师,组建成面向全校教学一线的教学督导组。督导组的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拾遗补缺;根据校情,突出重点;深入一线,注重实效”。定位实事求是,工作量力而行,计划突出重点,落实深入一线,传帮带,面对面,督导组着力实施的就是“青蓝工程”。历经几度严寒酷暑,如今已是六个春秋,银发一族始终心系教育,心系学校,岁月有痕,我心依旧。这批老年志愿者们把生命的余热化作点滴爱心播洒在教学一线,化作春雨滋润在青年教师的心田里。
一、岁月回眸,银发风采
敬业、律己是老教师的光荣传统,他们以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为人师表、以身示范。
冬季每当第一节课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听课没有人迟到,赶在课前先进教室;夏季常有大雨磅礴,他们义无反顾,听课从不落下。前期督导组一批超越古稀之年包括几位教授在内的老教师都做到了,甚至连80有余的老先生也毫无例外地做到了。青年教师们深为敬佩,倍受教育。因此在教学督导过程中,青年教师上课就基本杜绝了无故迟到的现象。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督导组每学期有三次例会,会上经常把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各抒己见,予以讨论。老同志的讨论相当热烈、相当投入,往往形成一种有益的辩论和争论。比如督导工作前期,发现有些教师工作量大,备课不认真,上课没教案,因此就授课“规范化”要求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大学上课可以不写教案,有的认为必须要有。一位老先生在关工委简报上连发了《授课规范化方案建立的意见》、《谈谈怎样授好一堂课》等文章,鲜明表达自己的主张。最后大家统一认识:青年教师首先必须过好课堂教学关,上课不仅要带教案,还有带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认真准备到位。“不立规矩,不成方圆。”立了几条起码的规矩,让青年教师共同遵守。
再如,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配合使用,大家也有过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教师永远是教学主导,多媒体只起配合辅助的作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不使用多媒体,为何制作课件,各有千秋,一切服从教学效果。但要板书,要有重点,要突破难点。经过严格要求,现在青年教师上课读屏的少了,课件制作质量提高了,板书条理清晰了。至于青年教师板书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字,老教师都会在课间给予指正。听课评课态度之认真,点点滴滴的事例不胜枚举。
当然大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上几堂课,更重要的使命是创新知识。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创造的教育家,开辟的教育家。经过严格的要求,不少青年教师教学艺术、教学水平大为提高,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有了创新的追求。最近听08本数学系一位年轻老师的“概率论及教学统计”课,他能就教材教学内容与现代本学科的研讨情况联系比较,明确指出该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我们对此感到很欣喜。有哲人曾说:“大脑不是一个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年轻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这种思考和拓展,应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由于年事不断增高,督导组的人员自然会有进有出不断变化,但是敬业、律己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一脉相传。岁月回眸,风采依旧。
二、心语传真,沐浴关爱
听课后的教学点评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宽严有度、言语恳切、以人为本、相互尊重”是点评的基本原则。以老带新不仅是经验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是心灵的沟通;严格要求要从爱心出发,传出真情。督导组倡导在点评中用亲切的目光,恳切的语言,期望的心情,严中有爱的批评去鼓舞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勇于探索;从来没有那种缺乏人情味的简单粗暴之举,完全避免了因为鄙视、斥责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工作初期,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对督导组听课不适应,甚至感到紧张厌烦。经过几年的坚持,现已形成惯性,习以为常。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倒是很想知道还有哪些不足。有些青年教师担心学生评教存在的不公,甚至害怕因为严格要求得罪学生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出于对老教师的信赖,由于督导组的真情所至,他们很希望督导老师来听课,以求得到一个心理平衡和公正的评价。至于一些富有教师职业素质潜能的青年教师,更是热切希望老教师听课,以利他们尽情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和魅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辈的褒奖,给予他们的总是开心和信心;即使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他们也是心服口服,并且从中感受到“前辈”的关爱。
根据督导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督导组前后曾经展开过8次专题调研,组织过相关的专题座谈。在这当中有关于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的专题座谈;有针对“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的座谈调研会;有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科研与写论文”的座谈交流。所有这些结合老教师的自身经验,真诚传授辅导,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受到青年教师的真诚欢迎。心语传真,沐浴关爱,情感交流,心灵相通,新老教师之间相处和谐,大大增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帮促效果。
三、规范有序,求真务实
教学督导组几年来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总计6475节,指导青年教师超过1000人次,报送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料有听课记录346本,课堂教学评估表3700余份。整个工作具体细致、严谨务实。教学督导组实际是个退休教师组成的志愿者组织,工作能够这样正常运转常年不断,并且确有影响和成效,这是与学校领导的重视,挂靠依托职能部门的支持分不开的。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教学主管部门的支持协助下,督导组多年坚持“三会一报”、“一事一策”制度,为督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发挥保障作用。
开学初的工作启动会。发布督导计划,明确工作事项,布置听课评课指标(基本上每人每学期40节),提出听课评课具体要求,包括作好听课记录,填写课堂评估表,记载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意见,以及要求授课教师签字等等,所有这些不仅作为核实听课、评课节数、人数的统计依据,并且都在学期结束时送交教务质量管理部门存档,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评包括晋升职称评审的依据之一。
学期中间的情况交流会。检查督导工作实施进度,汇总各项计划落实情况,交流各位督导人员在工作中的体会,提出 工作中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集体商议并确定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学期结束前召开总结会。各个督导小组提供书面汇报材料,全面分析一学期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总体状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统计出所听所评教师中,优、良、合格、不合格各个等级人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教学督导组在各小组汇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听课总节数、总人数;各层次优、良、合格、不合格所占比例;教学态势分析;具体存在问题。所有问题包括教学人员、教学管理部门、设备保障等部门分别列出,提出督导组的整改建议,报送学校分管领导以及主管职能部门。
以上“三会一报”的督导制度不仅使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在学校领导、主管部门与教学管理、授课教师之间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为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掌握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和可靠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期中情况交流会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中,选定一个问题集中进行商议,商议深入专题调研的人员、渠道、方式,通过商议和调研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这就是督导组的一种重要的工作策略,即“一事一议”、“一事一策”。“毕业班学生缺课率”的问卷调研、“各种实验室教学情况”的检查排查等等,督导组提出的许多实际问题,进行的许多问题调研,都以言之有据、切合实际、有调查、有分析、有看法、有对策的专题报告,送交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这种“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工作方式,大大强化了督导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不断探索,共建和谐
正如关工委的工作一直在探索,督导组的工作也一直在探索。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使督导工作常做常新日见成效。几年来督导组在人员组成结构上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整,前四年绝大部分是由我校建校初期的一些老教授、老教师组成。考虑到有些同志年事已高,基本上迈过了古稀之年,考虑到工作的辛苦性和安全性,于是在2009年下半年进行了大幅调整,物色了部分在职中年骨干教师与退休老教师组成。经过一年的实践之后,发现在职教师由于本职工作、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学督导工作经常发生时间上的矛盾,督导工作难以得到落实。所以在2010年下半年又重新物色了8位身体健康、相对年龄较低的退休教师充实教学督导的队伍。还有如何安排特殊专业特殊课程的听课评课问题,也曾经困扰着督导小组,后来经过探索实行了特殊处理。由于新组成的督导组只有8人,工作面向广及13个院系、60多个专业。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业务指导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实际需要出发,督导组临时聘请相关的在职教师,与督导员相互结合听课评课。如在外语系听法语课、韩语课时,就邀请系里懂得法浯、韩语的教师参与配合。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督导成员工作中专业局限性的问题,确保了督导工作的质量可靠性。
当然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还发现,教学督导工作的运作机制如何得到制度性保障,督导组如何更好地借助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网络有效开展工作,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校关工委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召开
关工委 办公室
为更好地将我校教学督导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发展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校关工委教学督导组于5月21、24两日进行了工作研讨。5月24日下午,在离退休工作处会议室召开了研讨总结会,出席会议的有校聘任的8位教学督导员、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大白,会议由教学督导组组长许国城主持。
许国城回顾了教学督导组自2005年9月成立至今走过的历程:在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支持下,根据 “围绕中心、拾遗补缺;根据校情、突出重点;深入一线、注重效果”的指导方针,这支主要由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发扬敬业、务实、诲人不倦的精神,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
总结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对当前我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路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对教学督导工作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可行的建议与意见。
汪大白高度评价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学督导组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学校质量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此次研讨,大家对教学督导工作充满信心,坚信在学校的支持下,依靠全体教学督导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简讯三则
汪柏树教授为文学院学生做报告
蔡湘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温党的发展历史,5月19日晚,文学院邀请退休教授汪柏树为学生做题为“伟大战略家、英明统帅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孙子兵法》”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汪柏树以“世界三大军事家”为导引,从毛泽东充分肯定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规律、圣兵孙子的知彼知己战略观、以及毛泽东的知彼知己战略观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述。重点讲述了《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战略观点,他以中日战争为实例,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
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黄立华主持报告会,文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会。
五老报告团成员汪如淳在经管学院作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6月1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特邀我校五老报告团汪如淳老师在2308教室为师生作主题为“坚定理想信念、创造精彩人生”的报告。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洪主持报告会,部分辅导员和10级学生参加报告会。
汪如淳在总结人生感悟时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懂得感恩就会幸福,爱党爱国就会幸福。感恩要落实到行动中:在实践中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他强调,大学生要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坚定人生的航向标;要有志气、有能力、有个性;要有人格力量、知识力量、情感力量。他希望同学们要深怀爱党爱国之情,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下,创造精彩人生。
10公管周强同学听完报告后说,当前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时,往往十分迷惘,对未来没有信心,汪老师的报告为我们的明天灌注了一份动力。
讲座旨在加深同学们对党的认识,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我校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史图片展
关工委 办公室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对全校学生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的知党、爱党、爱国热情,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离退休党总支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图片, 于6月24至7月1日,分别在南、北两校区展出。
本次图片展以党的第1次至第17次代表大会为主线,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坎坷、奋斗、创新、煌辉的历程。离退休党总支和关工委相关人员,经过2个多月的时间,从党史读本中遴选资料、初定脚本、然后根据内容选取比较,收集了100多副图片,几经易稿、校对制作而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校党政领导也抽空前往观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图片展,浓缩了党史的精华,使我们一目了然,认真观看等于上了一堂完整的党史课,使我们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爱党的心灵洗礼。
图片说明来源于《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读本》、《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500题》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资料库。